本報訊 見習記者張弛報道 8月8日,黃金國際板一帶一路“黃金之路”項目首筆“黃金租借+珠寶加工”業務成品在深圳完成交接及復出口流程,這標志著“黃金之路”業務新模式順利實現。
據悉,為支持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推動中國黃金市場國際化進程,在人民銀行、各級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上海黃金交易所聯合國際會員推出“黃金之路”項目,擬通過模式創新和流程再造,全新打造國際板“黃金租借+珠寶加工”業務,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黃金市場合作新模式。
《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在首筆“黃金租借+珠寶加工”業務模式中,上金所國際會員(大華銀行與MTS)通過上金所國際板平臺開展租借套保業務,并將租借黃金委托首飾加工龍頭企業——周大福集團進行加工,成品出口至泰國,實現了600萬元黃金首飾的進口、加工、出口全流程業務。
業內人士表示,“黃金之路”項目是上金所利用全球第一場內現貨黃金交易場所的品牌效應和國際板公開透明、高效便捷的國際化交易平臺,推動中國黃金加工制造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黃金珠寶商進行產業對接,推進中國整體產業鏈向“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延伸的一次積極嘗試。這一業務模式的推廣,將有利于構筑“一帶一路”沿線用金需求與中國先進黃金產業供給的橋梁,推動中國黃金制造產業產能輸出,促進中國黃金產業集群發展和中國黃金市場的產業升級。同時也將進一步凸顯中國黃金國際板的功能,吸引“一帶一路”沿線黃金市場參與者向中國市場不斷集聚,打造區域黃金交易和倉儲轉運中心,助力黃金市場國際化發展。